元琛环保科技 - 专业SCR脱硝催化剂生产厂家
18年专注于SCR脱硝催化剂技术研发及应用    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企业:688659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2880
热门产品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生态环境部: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对地方有何影响?

来源:元琛环保科技 官网:https://www.shychb.com/ 点击:1070次发布时间:2022-03-01 16:31:06

推动将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碳达峰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等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畴,紧盯督察问题整改。

  1月13日,据生态环境部网站消息,生态环境部日前印发了《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为《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十四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统筹融合的格局总体形成,协同优化高效的工作体系基本建立,在统一政策规划标准制定、统一监测评估、统一监督执法、统一督察问责等方面取得关键进展,气候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这意味着,在中国宣布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的目标与努力争取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愿景下,降碳将成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总抓手。

  《指导意见》提出,抓紧制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综合运用相关政策工具和手段措施,持续推动实施。

  在有关省份实施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

  地方将是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的责任主体。上述《指导意见》透露了地方未来将可能受到的约束和影响。

  其中,《指导意见》提出,科学编制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将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任务全面融入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统筹谋划有利于推动经济、能源、产业等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政策举措和重大工程,在有关省份实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

  碳排放强度是指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曾建议,“十四五”期间,在每个季度公布GDP指标时,同时公布单位GDP产出的碳排放强度。

  从此次《指导意见》传递出来的讯息,在有关省份实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这或将是更为严格的措施。

  此外,《指导意见》还提出,各地要结合实际提出积极明确的达峰目标,制定达峰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鼓励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制定达峰专项方案。推动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石化、电力、煤炭等重点行业提出明确的达峰目标并制定达峰行动方案。

  《指导意见》鼓励积极推动部分地区和行业先行先试,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行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推动已经达峰的地方进一步降低碳排放,支持基础较好的地方探索开展近零碳排放与碳中和试点示范。选择典型城市和区域,开展空气质量达标与碳排放达峰“双达”试点示范。

  鼓励部分地区率先实现碳达峰,这也是诸多业内人士的共识。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不久前提出,需推动更多的省市县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就实现碳达峰。

  为了保障降碳目标的顺利执行,《指导意见》提出,推动督察考核统筹融合,推动将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碳达峰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等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畴,紧盯督察问题整改。强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制,作为生态环境相关考核体系的重要内容,加大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考核力度。按规定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约谈,压紧压实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责任。

  加快全国碳市场建设

  2020年11月,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财经》年会2021”上表示,要如期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依照过去经验,光依靠过去传统的任务分解方式恐怕是不够用的,缺乏激励机制往往造成任务得不到落实,要更大力度的发展和利用碳市场。

  通俗理解,一种典型的激励案例为,企业经核发获得一定量的碳配额,但因为提高了能效水平,配额最终有盈余,则可以在碳市场上将盈余的配额售出获得收益。

  目前来看,全国统一的碳市场建设正在加速。就在1月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将于2021年2月1日起施行。

  此次的《指导意见》也提出,加快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建设、系统建设和基础能力建设,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率先在全国上线交易,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推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向全国碳市场过渡,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从1月1日起,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首个履约周期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涉及2225家发电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此前透露,包括钢铁、水泥、化工、电解铝、造纸等行业前期已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工作,下一步要考虑加快纳入。

  随着全国碳市场的建设与发展,将会涉及此前试点省市碳市场与全国衔接、过渡的问题。

  周小川在上述年会中表示,试点地方的碳市场与全国碳市场是什么样的关系,需要探讨。如果各个市场设计得不一样,总量封顶的依据不一致,中间又没有连通机制所形成的碳排放的价格有可能不一样,不利于整个工作的推进,所以要想办法把这些市场进行连通。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首要的一点在于,从注册登记到管理、核算再到交易,地方碳市场需要向全国的规则靠拢。并且,国家要出台统一的标准或方法,使得核算标准互认,不同市场的碳配额可以互相交易。

  邹骥同时又认为,要给试点的地方保持一些灵活性,各地对碳配额的供求不一样,可以允许碳价有一定的差异。

来源 |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站部分文章采摘于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链接的出处即可:https://www.shychb.com/hyzx/83.html